正文 寒门之士[科举] — 第53节

这才过了几年?

当初那个有些病弱的少年郎,此时居然已经是解元了,他看着面貌温和,不出声的模样看着却比楚贤更有气势。

楚贤当初到柳家的态度颇有几分居高临下,然而三十年河东三

十年河西,还不到五年,柳贺已经可以和楚贤平起平坐了。

柳贺收下请帖,笑道:“告诉你家老爷,我会准时赴约。”

管家这才松了一口气:“我定然告知我家老爷。”

这请帖虽是楚贤所下,邀请柳贺的却并非楚贤一人,柳贺不用猜也知道,如此低声下气地给自己发请帖,楚贤心中想必也并不好受。

他并没有所谓打脸楚贤的想法,自楚家退亲后,楚柳两家的交情已经彻底淡了,何况柳贺并不是为了打脸楚贤而读书的。

……

楚贤的邀请,柳贺准时赴约,也因此与镇江府的举人们有所熟识。

举人的社会地位虽远高于平民,但因举人能被授予的官职极其有限,多数是教职,因而若是考不中进士,举人们大多选择在家置田置宅,或热衷商事,或如丁显、丁琅那般教家中子弟读书,也有举人及至四、五十岁仍在专心备考的,这等毅力一般人也不会有。

楚贤倒是也有赴考的打算,但他家中杂事多,考中举人后他又有些好享受,每到春闱前便觉得书读得不够,再拖一拖,拖到现在反倒不如刚考中举人的时候。

这也是楚贤在宴上对柳贺低三下四的原因。

他本以为柳贺会奚落于他,或是将他两家曾结过亲的事公开,可柳贺在宴上却极具风度,无论谈吐还是文章都叫镇江府中其余举人折服。

他待楚贤与其他人毫无区别,也无半分新科解元的骄矜之色。

楚贤一方面安了心,另一方面却又有些不顺,若是当年他能坚持,柳贺不就成了他的女婿吗?

能有个这般出色的女婿,他走到哪里恐怕都十分骄傲。

柳贺的大度,何尝不是在说他已将此事放下?而在另一个层面上,这也代表着,他并未再将自己看在眼中。

……

柳贺也没在纪娘子面前提楚贤的事,他娘为人算是很大度了,可对楚贤的所作所为却很难释怀,毕竟纪娘子事事都为他考虑,谁伤害了他,纪娘子才会真正记仇。

总之两家日后再无干系便是。

柳贺是绝对不可能将两家结过亲的事说出去的,楚贤自己不仁义倒也罢了,何必连累他女儿?

若是柳贺公开,受伤害的只会是他女儿。

之后柳贺又回了一趟下河村,将家里的事务理理顺了,田亩的事他委托三叔三婶代为打理,无论他是否赴下一科春闱,他在下河村的时间不会太久了。

除此之外,柳贺也不忘拜访孙夫子以及丁显等几位族学的先生。

他是和施允一同去族学的,两人到时,先生们格外欣喜,因族学有时日未出过举人了,当初靳贵曾在丁氏接受过指导,之后靳贵考中了乡试解元,如今柳贺又是如此,对镇江府的学童们而言,丁氏眼下已经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人人都想如靳贵、柳贺一般,即便考不中解元,能考上举人也是祖宗保佑。

“明岁还是下一科再下场,你可决定好了?”从族学出来时,施允问柳贺。

两人同一场中童生、同一场中秀才、同一场中举人,又是族学时的同窗,在两人心目中,对方已是彼此唯一的知己,因而柳贺有什么想法都是直接对施允说的,施允也是如此。

柳贺反问他:“那你呢?年底不是还要成亲么?”

他这话刚问完,一向高冷酷帅的施允两只耳朵都红得透透的——其实柳贺早已知道,施允这人并非冷酷,对方的性格比常人以为的更羞涩一些,只是以冷酷为掩饰罢了。

柳贺揪住这事不放,他已经开始被催婚了,施允却完全不需要发愁,简直……叫人羡慕嫉妒恨。

柳贺承认,施允是比他好看一点,而且年岁还比他略小一些,柳贺这个十

八岁的解元郎固然是春风得意,但施允也是举人,如此年轻便有了功名,同样是年少有为。

“我应当再等三年。”施允道,“待文章再精进一些。”

“其实我也是这般想的。”柳贺感慨道,“中举之后俗事缠身,想安下心来读书实在是难,年底之前我都未必能做好准备。”

柳贺之所以纠结,正是因为他还未做好会试的心理准备,若是信心满满,他早该一门心思准备上京了。

还有一点,便是他现在足够年轻,他才十八岁而已,过早踏入官场未必是好事,不如利用这三年好好沉淀沉淀,读读书,再享受一下在镇江府城的生活。

穿越之初柳贺便是这么打算的,但他一门心思只惦记着读书和考试,反而难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隆庆年虽然不长,朝局却并不稳定,徐阶与高拱的相权之争,高拱与张居正的相权之争,柳贺暂时还不想掺进其中去当炮灰。

“那我们便安心在家读一阵书,三年后再上京。”

与二人同科乡试的举子中,已有不少选择上京赴考,如施近臣及郁迳,但也有士子选择再读三年进京,唐鹤征就是如此,乡试结束后,柳贺与他们互有书信往来。

既决心在家读书,柳贺便尽快将家中诸事处理了,给自己创造一个安稳的读书环境,不过他注定难以十分清闲,纵然他在家读书,媒婆们依旧不肯放过他。

柳贺只得先将自己的终身大事给解决了。

纪娘子这些时日心思也只在这一桩事情上,过了些时日,柳贺又去相了一次亲。

这次相的是一位杨姓乡绅家的女儿,说是相亲,其实柳贺连对面女子长什么样都不知晓,两人是隔着帘子见的面,但因是丁显与丁琅介绍的婚事,柳贺从心里还是信赖的。

毕竟两位先生都是极清正的人。

第71章 再见同窗

柳贺没有想到自己的婚事也会被先生们操心,心里难免有些尴尬。

他脸皮虽然渐渐磨练了出来,但私下里偶尔也会露出十八岁小男生的一面,比如……感情问题上。

不过先生们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他父亲过世,家中只有纪娘子一人操持的缘故。

丁显告诉柳贺:“这事并非我与华中兄安排的,而是老先生牵的线。”

丁显口中的老先生乃是丁瓒之子丁可,是京江丁氏的家主,丁可并未出仕,丁瓒故去后,丁氏势力略有衰微,但在镇江府城中一直颇有地位。

之所以给柳贺介绍婚事,一是因为柳贺是族学的弟子,丁氏与柳贺之间有师生情分,另一面也是丁氏对柳贺的一种投资,即便不需要柳贺将来回报什么,但若有朝一日柳贺踏足官场,能稍稍关照丁氏一二也是好的。

柳贺和这女子见了一面,彼此间闲谈了几句,明代男女间虽仍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界限倒也并非那么严格,毕竟盲婚哑家没人喜欢,两位先生也是从年轻时过来的。

虽聊得不多,但柳贺从细节中也能看出来,这女子性情温柔却并不呆板,甚至可以说是十分聪慧的。

柳贺和女孩子的接触实在不多,他待人接物虽然成熟,可与女孩子相处时却有些笨拙,这女孩后来像是被柳贺逗乐了一般,在帘子里偷偷地笑。

之后丁显几位先生又带着杨乡绅一家与柳贺、纪娘子见了几面。

柳贺没想过娶什么高门贵女,明代讲究门当户对,他如今虽考了解元,但他家境就在这里,并非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所以他也不会把眼睛长到天上去。

且杨乡绅一家都是知书敦厚之人,杨家娘子和纪娘子相处也极融洽,柳贺与女孩子聊着女孩子喜欢的事情,也聊自己读书时的事,他觉得自己讲得干巴巴的,对方却能听得很认真。

和对方相处,柳贺有种很舒心的感觉。

柳贺听丁显、丁琅两位先生的介绍,杨乡绅也并非镇江城中的一位普通乡绅,他是杨一清的侄儿,杨一清因大礼议一事遭张璁诋毁,死后便葬在丹徒,他的家人便都住在镇江城中,杨一清之子口碑不佳,杨乡绅却从未借杨一清之势为非作歹,在镇江府城中一直很有口碑。

杨乡绅只有一女,因而想将女儿许配给家世简单、子弟又上进的人家。

按杨乡绅的家境,镇江府城中可挑的人家不少,但婚姻之事向来没有十全十美的,高门大户家的子弟不长进的多,若是子弟本身出色的,那可谓一家有儿百家求,便轮到对方来挑拣,而普通人家的子弟大多通过科举进身,也多是早早成婚了。

他一贯疼爱女儿,加上又常向女儿讲述伯父杨一清的故事,他伯父杨一清官至内阁首辅,可谓除掉奸宦刘瑾的第一人,他女儿择婿的眼光自然高了起来。

因杨家家境优渥,杨家女儿并不在意是否富贵,只求能寻到知心的儿郎,寻常女子十四岁便已成婚,她却拖到了整整十六岁,过了年便是十七了。

这般年纪,便是皇帝的女儿也愁嫁,杨乡绅自然是发愁,反倒是他家闺女成日安慰他,杨乡绅却半点没被安慰到,反而更气了:“该急的人是谁啊?”

简直皇帝不急太监急。

杨乡绅自是利用人脉为自家女儿寻一门好亲,但他家毕竟是女儿,太过急促面上终归不好看,但好在杨乡绅平素为人正派,也有几位至交好友,这才和柳家谈了起来。

杨家娘子倒是很满意:“柳家那位娘子是能担事的,我从她口中打听了不少柳家少年郎的事。”

杨家娘子年轻时便很能干,她最不喜那种遇事毫无主见、只知哭哭啼啼的妇人,但又担心纪娘子太过凶悍刻薄

,在她印象中,守寡的妇人常常是这种个性。

“她若不能担事,如何能养出一位解元郎?”

杨乡绅最满意的便是柳贺的学识,他少时也读了几本书,只是于科场一途始终不顺,考了几回乡试都未考中举人。

旁人不知道考乡试难,杨乡绅却是清楚的。

他家中好吃好喝地供着,又延请了名师指导,伯父空闲时还会指点于他,他依然没有考中举人,可柳贺呢?过的是最普通的生活,家中只有一位母亲,求学之路可谓艰难,贫家子弟考科试比富家子弟艰难数倍,总结起来四个字:求学无门。

因而从一开始,杨乡绅对柳家的家教便是放心的,若是那等懦弱、、无主见的子弟,是绝无可能乡试魁首的。

柳家穷便穷些,他家又不缺钱。

何况柳贺考了解元,柳家与贫苦一词已经没什么关联了,以杨乡绅的眼光看,柳贺相貌堂堂,目光又清正,是一位难得的好儿郎。

最重要的是,闺女满意。

他和夫人私下里已嘀咕过几回,都说女儿与柳贺碰面之后发了好几回呆,这可是往日没有的事。

“现在我唯独担心柳家少年郎年轻气盛,脾气太大的话,尧尧恐怕要吃苦头。”

“这倒不必担心。”杨家娘子道,“你去丁氏族学及府学中打探打探,若他性子太坏,同窗们总能知晓一些蛛丝马迹。”

“丁显丁琅两位先生作了保证,他性子必然是好的。”

“柳家娘子也说,冬日他们在乡下时,贺哥儿都让她先生,灶台上的事他也是懂一些的。”想到这里,杨家娘子瞪了杨乡绅一眼,“我嫁给你这么多年,水可曾烧过一壶?”

杨乡绅:“……”

他自小锦衣玉食,哪里的水也轮不到他来烧啊!

总而言之,柳家与杨家虽然还未明谈婚嫁,彼此之间却有了一份默契,纪娘子将新上门的媒婆全推了,到年前这段时日一直盯着新房的整修,除此之外,两家也在努力为年轻人制造机会,再多谈一谈,若是有不合适的地方,及时改正也来得及。

这是因为杨柳两家都极疼孩子,又因双方都只有一个,自然更为孩子的幸福考虑,也想给孩子留更多自在的空间。

……

这一年时间过得飞快,从应天府返回家中之后,柳贺几个月内应付的事比过去一年还多,到了年末他才真正静下心来开始读书,但不理俗事时读书是一重感悟,理会俗事后读书又是另一重感悟了,重新捡起书时,柳贺于读书一事又有了全新的体会。

十一月,他和纪娘子正式乔迁新居,顺便请村里人及登贤坊的邻居们热闹了一番。

读书一事他靠的主要是自己,但他安心离家读书及考试,靠的则是邻居亲朋们的帮助,柳贺嘴上不说,心里多少还是惦记着恩情的。

到了年底,柳贺又去参加了施允的婚宴。

施允婚宴邀请了族学中不少同窗,柳贺也难得见了汤运凤与于遥等人一面,两人如今俱已不在族学读书,汤运凤返回了丹阳家中,于遥则在府城中另寻了一位名师。

但两人都说,再考几年,若是连秀才功名也考不到的话,两人便不再继续了。

读书既耗费资财又耗费精力,若是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也只能及时止损了。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