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於到了武德九年六月这一天,天下原本太平,李建成向父王启奏,要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要调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尉迟恭、秦琼等一起出征,把秦王府的兵马都划归他管。李世民终於听从长孙无忌等人劝告,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
秦王向李渊告发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李渊决定次日询问二人。
李建成获知阴谋败露,决定先入皇宫,逼李渊表态。
六月四日清晨,一切看起来都跟平常一样。李建成和李元吉汇合之後,从东边走近玄武门。让李建成比较放心的是,玄武门这个最重要的地点,守卫的常何将军是自己的人。但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玄武门当值的常何将军,本来是自己的心腹,今天竟不知去向,正是李世民从太子阵营争取过来的常何,在这一天起到了关键作用。
秦王亲自带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临湖殿,发觉不对头,急忙拔马往回跑。李世民带领伏兵从後面喊杀而来。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还是李世民沉着,一箭射出,箭头穿过李建成的喉咙,李建成当场毙命。
这一箭,李建成猝不及防,他愣在那里,只听得一声弦响,接着箭头穿透空气,带着风声,直奔自己而来。就在一瞬间,李建成听到自己喉骨的破裂之声。他的眼睛一直盯着二弟李世民,这个自己的亲兄弟,这个自己的政治对手。在这一刻,他拉弓射箭,动作嫺熟,潇洒而轻松。这是玄武门事变的第一箭,是由李世民亲自发出的,这第一箭就定了乾坤,解决了最主要的对头。
随着李世民的第一箭划破玄武门清晨浓重的空气,当他发出第一箭以後,自己也被这一箭吓呆了。大哥的眼睛,好像就没有眨过,一直圆睁睁地看着自己。他眼看着大哥喉咙上插着自己射出的那一箭,一声不响地从马上翻落,再就没有动弹过。
他的一母同胞的亲兄长,让自己这一箭彻底送走了。秦王慢慢放下箭,心中方寸已乱,竟然忘记了控制坐骑。当他终於醒过来的时候,马已经被树枝绊住,自己也被困住不能动弹。更没有想到的是,他受困的地点,正好距离李元吉很近。
李元吉看到这个情况,立刻奔来,他取了李世民的弓箭,准备用弓弦勒死李世民。双方展开搏斗,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一边大喊,一边飞马赶到。李元吉一看敌我悬殊,转身逃跑,他想跑回武德殿。尉迟敬德当然不会放过,立即从他的背後开弓射箭。
这是玄武门事变李世民这边的第二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箭。这一箭解决了李建成阵营的第二号人物。尉迟敬德和李元吉,是最擅长使用长矛的两个人,但是在最後决战时刻,竟然没有长矛,只有弓箭。当初,李元吉发誓要亲手杀掉尉迟敬德,他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有今天这样的场面,这是李元吉人生的最後一个镜头。长箭带着风声,深深地穿进李元吉的身体,李元吉一头跌倒在地。
李世民和他的伏兵一起,迅速进入玄武门。东宫和齐王府的卫兵也赶到玄武门,开始攻打玄武门。和秦王的部队在玄武门外激烈交战,这些部将怎麽也想不明白,宫里居然有许多武艺高强的宫女帮李世民撕杀。
此时李世民的秦王府是没有设防的,东宫的薛万彻高喊要去攻打秦王府,守卫在玄武门上的将士非常紧张,因为那里太容易受到攻击了。这时尉迟敬德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高高举起,让他们手下的士兵知道首领已死,继续作战没有意义。於是攻打玄武门的李建成、元吉的军队开始溃散。
尉迟敬德将二人的头割下示众,李建成的兵马才不得已散去。
这场流血事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这是一场无法避免的事件!
李渊在宫中等着三个儿子,却听到外面乱成一片。正不知是怎麽回事,尉迟恭已手持长矛带着人马涌了进来。他向李渊禀报说,李建成、李元吉阴谋作乱,已被秦王杀了,「秦王怕乱兵惊动皇上,特派我来护驾。」
李世民跪见父亲,将事情经过上奏。李渊大吃一惊,只好顺势应变,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後,李世民即皇帝位於显德殿,百官朝贺,改为贞观元年,史称唐太宗。尊高祖为太上皇,立长孙氏为皇后。文武百官,俱升三级。开始了在位二十三年使大唐帝国空前繁荣的「贞观之治」。
罗玉听了罗兰等人描述玄武门兵变,慢慢的说,「大战来临,他竟如此从容,一箭就定了乾坤,除了说这是天意,还能怎麽解释?李元吉也是身经百战,关键时刻竟三箭都没射中,丢了天下,也丢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