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故事的开始不见得都是惊涛骇浪,有时候可能会简单到只能用「平凡」来形容。
那一年,我十四岁,就和大多数十四岁的女生一样,我日日夜夜都被沉重的课业压力压的喘不过气,读的是学校当中的升学班,成绩却始终在後半段,国英数三科还勉强算读的可以,但地理、生物、理化却读的乱七八糟。
不仅老师常常必须找我去训话勉励,我对自己总是分数难看的成绩也觉得心烦,国二升国三那一年的暑假,爸爸在看了我二上的成绩单之後,平静的对我提出「去补习班补习好吗?」虽然是很平和的语气,但我很清楚我没有拒绝的余地。
我的父亲,他不可能不知道他这个小女儿最讨厌的事情就是补习,除了国小六年级那年玩票性质的补过几个月的数学之外,骄纵任性被宠坏了的小女儿一向喜欢自己读书,若不是成绩真的太令他忧心,他也不会对我提出那样的建议。
别无选择之下,我只能走进离家只有十分钟路程的补习班,就要升国三了,爸爸帮我报名的是暑期全科复习班。
那时候,我深刻的感觉到近在眼前的课业压力,再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就必须上战场,拿着黑色二B铅笔在一格又一格答案卡上划上一个又一个的答案,我对自己没有把握,更恨自己没有逃离一切的勇气。
位在三楼的补习班教室,有一个又一个空间狭小的座位,位置并不多,大约只有二十五个左右,但每一个座位之间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只要置身其中,就能感觉到窒闷的空气与沉重的压力。
这里的每一个人,现在可能是朋友,但一年以後,当我们正式走进考场之中,就会是敌人,能挤进市内唯一一所国立高中的人数有限,每个人都想读高中,每个人都必须努力,然而,有很多事情并不是努力就一定会有结果。
那是我们相识的起点,在补习班一堂又一堂的学习也许一辈子我们都用不着的知识,我们的心是叛逆的,但我们仍然一堂又一堂的上着课,只因为在这个地方,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共同的目标。
答案不见得是对的,然而当所有人都这样选择的时候,我们的心会不由自主的感觉笃定。
我们就相识在那样的背景与岁月之中,後来我们常常笑说,朋友就是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们的感情之所以坚定正是因为当年我们已经在那苦闷的年代共同经历过升学主义下的痛苦与旁徨。
也许正是因为当时我们共同为了目标打拼的心跳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们同样呼吸着沉闷的空气,也同样需要救赎,我们渴望自由,却没有背叛世俗眼光的勇气,我们在各自的位置,拿着不同颜色的笔一字一句的抄下黑板上老师教授的解题方式与理论方法,书本上的文字可以告诉我们很多知识与题目的正确答案,但却没有一本教科书,能够教我们如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