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未見鍾情II/實境 — 9. 規矩這種東西,不就是為了被打破才存在的嗎?

隔天下午三点二十分,笙寒提着鼓鼓的背包,一脚踏进人类学系所在地:哈丝基馆(HaskellHall)。

一道道光线透过窗棂,漫射进入室内,像条毛毯般将人暖暖地包起来。不少学生坐在走廊古色古香的木制长条椅上,或者打作业、或者捧本书,也有的人什麽都不做,横躺下来享受浮生半日闲。

据说,这个系馆的设计者,在照明方式十分戏剧化,喜欢打灯让光影产生强烈对比的百多年前,就曾叛逆地誓言,要让室内充满柔和的自然光。

他的承诺,光荣通过了岁月考验,哈丝基馆精致的采光设计,让漫射的日光照得周围明亮却不刺眼。而当年的叛逆,如今却成为主流诉求,再也不令人觉得特别。

或许,那从来就不是叛逆,只不过建筑师心底的那张蓝图,超越了他的年代而已。

离约好的时间尚有十多分钟,何曼教授研究室的房门半掩,交谈声断断续续流泄。笙寒於是也在附近长条椅坐下,闭上眼,在心中一遍又一遍,练习昨天以舫教她的开场白。

过了约莫半小时,门才呀一声开启,一名年轻女子走了出来,笙寒则马上站起身,行至门前。

轻敲门板两下,一位头发苍白的老先生,从书堆里抬起头。他先疑惑地看她一眼,接着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微笑开口说:「请坐,喻小姐是吧?」

他的英文鼻音浓厚,舌头特别卷,跟美式的简明风格大异其趣,笙寒听同学说,那才是正统的英国牛津腔。

她带着忐忑走上前。何曼教授拿起一张便条纸,边读边开口:「秘书告诉我你约……三点半?啊,抱歉让你久等了。」

「不要紧……叫我寒就好。」她忙回答。

这句台词由转角咖啡的美艳老板娘丹亲自传授,然而无论笙寒怎麽练习,每次出口,似乎都达不到拉近关系的效果。这一次,也不例外,何曼没理她,只自顾自继续读便条纸。

「你来是因为……喔,我那门课?」他摘下眼镜,笑眯眯地伸出手,说:「额满了,抱歉。」

按照常理,学生也应该伸手跟他一握,有其他事情就继续讲,没事快闪。这名女学生也的确伸出手来握了一下,然後马上从背包里掏出十来张照片,摊在桌上,抬起头说:「这是一个大型溶洞。」

这是她进来之後,讲出的第一个有意义的句子。虽然弄不清楚笙寒来此的目的,何曼还是推了推眼镜,低头看了一眼,然後接口:「同时,也是个大型墓地。」

太明显了。就在他眼底,有张照片里的棺木半开,一具白骨就这麽不遮不掩暴露於外。

他用手势要学生停止说话,再检视一圈,然後抬起头,眼底多了一抹兴味问:「你拍的?」

笙寒点头:「我电脑里还有几百张。」

「洞葬。」何曼颔首:「特别之处在哪?」

「这个、这个、这个……」笙寒指尖迅速移动,点出照片中所有的骸骨说:「棺不入土,头全朝东。」

「为什麽?」

笙寒怔了一秒,才领悟到教授愿意让她说下去。她赶忙开口,因为紧张,声音还有点喘:「这个墓地属於一个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苗族。千年以前,他们因战争失败,从黄河一路迁居至贵州。苗族人始终不忘故里,洞葬对他们而言,意味着先人灵柩只暂时存放於此,直到落叶归根之际,才入土为安。」

再瞥一眼照片,何曼又问:「他们的故乡,在东方?」

笙寒这才发现自己漏讲一段,急得猛点头。

「然後呢?」何曼有点好笑地又问。

笙寒取出自己的硕士论文,推向何曼:「这些照片,加上这本论文,是我来芝大之前的研究。你也可以把他们当成,为了修你这门『重写历史、故事、仪典与遗迹(上)』所做的准备工作……」

她打住,紧张地望着何曼,对方饶有兴味地催:「说下去。」

「没了。」笙寒自觉像个傻瓜。

她绞着双手,吐出最後一句台词:「我想修你的课,管它额满了没有。」

此话一出,室内顿时寂静无声。

过了一下子,何曼大笑:「喻小姐、寒,放轻松……你怎麽会去到这个溶洞?」

「我的硕士论文,就是从苗族的丧礼出发,探讨──」

「那边有块黑板。」」「何曼打断她的话,手指向墙:「你站过去。我鼓励所有的学生,给学术演讲时使用黑板,关灯放投影片只会让台下的听众睡着。」

要我给学术演讲?

笙寒浑身发麻地站了过去。何曼以指节敲敲桌面,又指挥她:「你的田野在哪?画出地图,可以的话标明经纬度。」

以舫说,何曼一旦产生兴趣,可能会当场考考她。他还说,毕竟对方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级的人物,他能帮她先声夺人,留个好印象,但五分钟以後,实力至上……

笙寒瞥一眼手表,从进来到现在,正好五分半,她已撑过了魅力范围,从现在起,全靠真刀真枪。

手软软的,不怎麽有力,但也还没到发抖的程度。笙寒拿起笔,画出贵州地图,先写下「东经106度5分,北纬26度」。顿了顿,又在图下方标注:

海拔 1612 公尺,平均降雨 160 至 220 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200 至 1600 小时,为全中国日照时数最少的地区。

她写得不快不慢,但很专心,彷佛想用一笔一画,抹去内心的惶恐。等最後一个句点刚画完,何曼的声音马上接着响起。

「很好。我常说,地理环境影响文化至深,要出田野就先学等高线,现在,开讲。」

笙寒转身,眼角扫过黑板上的简略地图,突然间,在溶洞最後几小时的画面晃过眼前。那一夜,伤心却不寂寞,落泪时,满天星斗为之相伴,而脸上的最後一滴水渍风乾之际,太阳的无数金芒正划破地平线。

我做得到,也会去做到。IcanandIwill。

站直了,笙寒先问台下唯一的听众:「我有多少时间?」

「依系上的研讨会惯例,前二十分钟你主讲,後十五分钟我发问你答辩。现在,开始。」何曼的态度和蔼可亲,答案却毫不含糊。

她果然开始,而且讲足二十分钟,之後又回答半个多小时问题,两人再就几个关键处争辩一番,等何曼拿起那叠修课相关文件时,已经快五点了。

他取过笔,把玩两下,不签名,却抬起头问笙寒:「我这门课,每周都要交报告的,你晓得吧?」

学生点头。何曼又说:「我刚刚看了你的论文,里面几乎全靠照片传递讯息。就算影像人类学是目前人类学里蓬勃发展的一支,也太偏了。」

讲到这里,他曲指敲了敲桌面,笙寒忙接话:「好的,我会注意,多用文字表达──」

「那倒不必。」何曼截断她,他弯了弯嘴角,又说:「这样吧,我让你修这门课,你呢,就放下相机,所有报告都做深度访谈,彻底运动一下耳朵跟嘴巴,怎麽样?」

他的神情,配上温和的语调与满头白发,完全称得上「慈祥」二字。然而,笙寒却在听到的那瞬间,整个人都僵住了。

深度访谈是一种最需要说话技巧的研究方式,她大学时代尝试过几次,不是被受访者的心情牵着走,最後只记录到一堆情绪性言论,便是无法打开他人心防,三十分钟讲下来,大部分时间都在大眼瞪小眼。到後来,访谈变成笙寒最敬而远之的一种研究方式,当不能用影像表达的时候,她宁可埋头写报告,也不愿拿起录音笔。

难道说,何曼在短短时间就挖出这个弱点,还出题考她?

不管故意抑或无心,她都没有拒绝的权利。所以,在不能说不的时刻,该说什麽?

「好,我会努力。」笙寒深吸一口气,给出标准答案。

学生的答覆让何曼眼角皱纹加深,嘴边笑意变浓。他龙飞凤舞地在选课单上签了自己的大名,递给她。

笙寒接过来,只觉大脑一片空白。早该入侵的紧张感,在慢了很多拍之後,终於涌进体内。

「我得离开了。」何曼站起身,看一眼坐着不动的学生,又问:「还有什麽不满意的吗?」

「啊,没……教授,谢谢!」笙寒马上跳起来。

她头重脚轻走到门口,发觉何曼居然开了门等她,还说了句女士优先。似乎,在激烈的讨论结束後,跳回原地的不只是学生的心脏,连老教授的英国绅士风度,也跟着归来。

步出门,两人漫步在斜阳夹杂了树影的长廊上,边走边聊。

「寒,这系列共分上下两门课,下学季的任课教师是雷波尼。基本上,只要你在我这里的修课成绩还不错,也不用再像刚刚那样,铺了满桌子照片,雷波尼就会收你。」

想起进门时自己的唐突,笙寒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耳朵,何曼则顿了顿,又问她:「在春季,系上还会开一门相关的进阶课程,也是由我教,你知道吧?」

笙寒点点头。她可不仅仅知道而已,还非常有兴趣,只不过……

没等她开口,何曼又说:「我认为你刚刚那段研究的切入角度,非常有趣,等你修完秋冬两学季,要是对我的理论有兴趣,入春後,欢迎来挑战这门课。」

「但、那仅限博士生啊!」笙寒大惑不解。

她就是问了系上秘书,被告知这个规定货真价实,从来没有开过特例,才万分不甘愿地打消了主意。

何曼带点兴味看了她一眼,然後貌似感慨地摇摇头:「你们年轻人啊,规矩这种东西,不就是为了被打破,才有存在的意义吗?」

说完,两人正好步出系馆,何曼道了声晚安,便缓步消失在朦胧的暮色之中。

笙寒伫立在系馆门前,对着老教授潇洒的背影无言良久,才举步往前走。她沿着每日必经的数字街,五十八、五十七、五十六……一路梦游般轻飘飘地行至转角咖啡。

推开玻璃门,正要从背包里抽出围裙时,她猛然停下脚步。

有位客人背着门,坐在靠窗的位子上,桌上除了咖啡跟柠檬水,还有台平板电脑,只见他左手不时轻点萤幕,态度专注,像是正阅读一份重要文件。

笙寒摸摸胸口──心跳、怎麽会这麽正常?

他没回头,她则快步走进厨房。

再从厨房里出来的时候,笙寒一手各持一壶咖啡,沿着走道,每桌依序询问。斟满一杯咖啡、两杯咖啡、三杯咖啡……轮到他时,她手上的两壶咖啡都剩不到一半,问题倒跟别桌的一模一样:「先生,请问您要加普通咖啡还是低卡咖啡?」

「寒?」

「以舫。」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