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好好说话的时候。
其实《他》这部故事最初的灵感和构思来得很早,确切去探索的话,大概要回到七、八年前,最初的设定是悲剧,但无奈过了这麽久还是下不了笔,只好用我最擅长老套来做结尾了。
相较於先前的作品,《他》可以说是我目前字数最少的一部(结果还是有十七万字我也是疯了),也是少数以男主角视角下笔的故事,修稿後的所有章回名称分别是尹洵不同阶段的心境。
第一章「他不是他」说明了尹洵一直以来的内心独白与孤寂。
第二章「PianoConcertoNo.2inFMinor」是萧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据闻是萧邦献给初恋情人康斯丹彩・可拉德可夫斯卡(KonstancjaGladkowska)的钢琴协奏曲,而在写下这部作品时,萧邦有长达半年的时间都不曾与对方说上半句话,这样无声暗恋的心境与尹洵十分相似。
第三章「断翅的鸟」代表着尹洵一直以来想逃脱家庭、兄长的光芒以及那场没有结局的暗恋,却因为内心的羁绊与割舍不下而停留的挣扎与矛盾。
第四章「ClairdeLune」则是德布西耳熟能详的〈月光〉,〈月光〉的创作灵感来自法国印象派诗人魏尔伦(PaulVerlaine)的〈月光〉,诗中描写舞者带着面具於月光下舞蹈,在听似欢乐的乐音中面带笑容,实际上却把伤心暗藏於伪装之下,如同尹洵在所有人面前的模样,甚至连在面对自己时,他也从未说过真话。
第五章「Tobe,ornottobe」出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的句白,原文意旨「生存(苟且偷生),或是毁灭(挺身反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里借用原意衍生,暗喻尹洵在遭逢尹浩死亡的剧变时所面临的抉择,无论他最後做出的选择是成为尹浩抑或是作为自己,对他而言,都是生存,也是毁灭。
第六章「裹着糖衣的谎」,顾名思义指尹洵假扮尹浩所获得的一切生活,无论是父亲的赏识、母亲的关爱,甚至包含宋茜的爱,所有的幸福都建筑於谎言之上,却是他平生以来第一次初嚐的甜。
第七章「装睡的人」说的是尹洵也是宋茜,宋茜其实早在重新与尹浩见面时就发现了端倪,却被情感左右而选择性地忽略了细节,否认自己确实对尹洵动心的事实,选择回到最初投以多年光阴的感情,其实也是自欺欺人。
第八章「深渊无光」揭开尹洵身後的黑暗,无论是幼时经历的梦魇,还是玩伴无心的言语,於他而言都是推入深渊的手,是毁坏他所有自我认同的元凶,是让他明白自己不为人所爱的缘由。
第九章「IntheMist」是捷克作曲家莱奥什・杨纳杰克(LeošJanáček)的钢琴曲,描写尹洵在身份被拆穿与死亡垂临之际,灵魂困锁於迷雾中无所归依的心境,同时也隐喻尹家二老在得知真相後与尹洵间长年未解的矛盾动摇的状态,在这个家里,所有人对於彼此都是看清,也都是看不清。
第十章「CanoninDmajor」是德国作曲家约翰・帕海贝尔(John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与吉格〉,也就是坊间俗称的卡农,相传卡帕贝尔年轻时因为琴艺高超,深受临镇富贵人家的女孩BarbaraGabler喜爱,Galber为了追求卡帕贝尔,以学琴的名义拜他为师,却被卡帕贝尔认为没有天赋,Galber极力练习,在一年一度的钢琴大赛上获得奖项,她拿着奖盃鼓起勇气想要告白,帕海贝尔却被徵招入伍,Gelber一等就是三年,期间镇长的儿子看上Gelber,为了让Gelber放弃等候,镇长便让人自前线运回一具破碎屍体,声称是帕海贝尔,由於帕海贝尔没有父母及任何的亲戚,死无对证,Gelber相信他真的死去,伴屍哭了三天三夜,三天後Gelber在当初帕海贝尔教她弹琴的教堂里自杀。帕海贝尔远赴沙场的期间,发现自己喜欢上Gelber,为她写下〈卡农〉一曲,当他自战场归来,得知Gelber自杀以後,他重回教堂,为其演奏〈卡农〉。尽管这段故事後来被证实为虚构,〈卡农〉却也成为了众人耳熟能详的名曲。在写下这篇故事前,我在一次音乐课上听见了钢琴与小提琴合奏的版本,那时候就觉得如果能把这首曲子放入小说里,和主角之间的情感结合,会是很温暖的画面,也才有了这故事的诞生。
解说完了章节寓意,接着又来到我们剖析主角的时间(没有这种时间),喜欢的话,欢迎帮我按赞留言分享并开启小铃铛(ㄍ
首先先来说说宋茜这个史上最不讨喜的女主角好了,看到她被读者骂爆我真的是心里无一处不畅快呢(宋茜:???
其实就像我曾在留言里回覆时说过的,我自己也没有很喜欢宋茜这个角色,或者更准确来说,我没有很喜欢宋茜的个性。她其实就是那种没什麽心眼,一根肠子通到底,想说什麽就说什麽,想法天真又单纯的女孩子,换句话说,她就是那种不论说什麽话本质上都不待有任何恶意,却往往因为太过直觉而在无意中伤害到旁人却不自知的那种人,我相信在现实生活中,你我身边都一定有类似这样个性的人存在(不限於女性,只是我在角色设定上是把这样的个性套用在女主角身上,稍微澄清一下)。第二个老实说则是,现实生活中这样个性的人,对於我而言是完全没有任何吸引力,因为不会是,所以自然就很难对於这样个性的角色投入比较深切的情感,导致写到了後来,我都很想抓着尹洵的肩膀晃他个千百万下,问他到底是脑子哪里出了问题?
但我後来又想,一个创作者不可能终其一生只以自己喜欢的、理想的、有憧憬的个性去刻划不同故事里的角色,一个作者更不该把主角的个性局限於某几个特定的框架之中,而且我相信,即使这样个性的人不怎麽吸引我的目光,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也有一个会被这样个性深深吸引的人存在,就像虽然我不喜欢宋茜的天真和孩子气,但那却是尹洵最初和一直以来喜欢宋茜的原因。
我相信,不管是什麽样个性、什麽样脾气、什麽样的你,世界上总有一个人会乐意去爱你的个性、你的脾气、你的一切,哪怕这样的你在世人眼中有多麽不讨喜。
尹洵之於宋茜,大概就是这样的存在,所以即使写到了後来,我每次每次都在心里把宋茜骂了一千一百遍,也没有因此就让尹洵失去对她的喜欢,因为对於那样性格的尹洵而言,宋茜的天真与任性就是她最迷人的地方,因为她拥有的是他世界里最欠缺的那一块。
相反来说,尹洵所具备的安静深沉,也是宋茜最欠缺的。尹洵就是一个完全与宋茜相反的人,他什麽都可以不说,什麽都能压抑,什麽都能深藏,作为一个自幼就处处被旁人拿来与哥哥做比较且永远不得父母关爱的人,安静成为了他最好的保护色。对他而言,安静是唯一的选择。
我相信有些人会问,尹洵为什麽不争取?不管是在父母心中的地位,还是宋茜的情感,为什麽他不去争取?这个问题,其实我也问了尹洵无数次,或者说,其实我也问了自己无数次,为什麽要让尹洵变得如此沉默?
尹洵的内心其实是个很渴望得到关怀和爱的孩子,可是就如故事里短短几篇就被带过的解谜一样,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发现,那些他渴望的疼爱和关注不是吵闹争抢就能得到了,因为他打从一开始就不符合争取的资格,他是没有那个身分的,即便原因在很多人看来是荒谬可笑的,但对五岁的尹洵而言,那就是他的命运,是无法违抗的神旨,一如我们如今看来荒谬可笑,却存在了数千年历史的种姓制度。
对尹洵而言,双胞胎弟弟这个身分是永生的烙印,是不变的记号,是他再怎麽努力也挣脱不了的束缚。对尹洵而言,他的人生在五岁时就已经定调了,是任凭物换星移也改变不了的,所以在他心里,他喜不喜欢、在不在意、想不想要,他的情绪、他的立场、他的想法,都不是那麽的重要,既然不是那麽的重要,那麽他得不得到、快不快乐,也就不是非有那个必要了。
再来说说半途领便当的尹浩。
尹浩是一个满暖的人,尤其对尹洵更是如此。他是一个甘愿陪他受苦,也不要独自享乐的人,是一个从小从大人那得到了什麽,都会跑回房间里和弟弟分享的人,因为在他心里,尹洵和他就是生命共同体。
也许表面上看来,尹浩是完全的既得利益者,他坐拥父母全心全意的关爱的栽培,是近似於宇宙中心的存在,但他却发自内心地认为,这样分配是错误的,所以从很多生活上细微的举动细节观察,其实会发现尹浩最在乎的人是尹洵,甚至认为是自己抢走了原本属於尹洵的另一半的幸福。而他也的确是抢走了,不只亲情,还有他至死都未曾发现的爱情。
尹浩的死是早就被我安排好的,从最初最初故事还是只有模糊轮廓的时候,我就打算让尹浩的生命结束於一场骤然的意外之中。之所以将尹洵变成尹浩作为故事主轴,最主要的目的和最深沉的意义是想让尹洵变得更痛苦(讲到这不得不说,那时候的想法真的很变态,唾弃自己一百遍
尹浩对尹洵而言是极大矛盾的存在,他们是双胞胎,是同生的存在,尹浩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他也最照顾他的人,却也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嫉妒也最想逃离的阴影。尹浩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所有与尹洵相反的一切,界线两边的他们,分别代表了光明和黑暗,互不相容,却同时存在。但尹浩死了,光却不能消失,这个世界上不能失去光,不论是他们的父母还是宋茜,都不能失去那一直是世界中心的光亮。在尹洵的价值观中,尹浩就是全世界的光,然而对於他的父母和宋茜而言,他却是他们从未拥抱过的黑暗,所以即使消失也没有所谓,但尹浩是不能消失的,世界是不能没有光的,这也是为什麽尹洵会做出代替尹浩活下去这样的决定,这个在寻常人眼中看起来是那麽荒谬又不必要的选择,其实出自於尹洵和尹浩在他们世界里本质的不同。
最後再说说原本只是要串场,却意外变成有些重要的配角潘绍沅吧。绍沅这孩子的初登场在隔壁隔壁棚的《瞬夏》,在那里她也是个客串的小角色,重要性和出场次数甚至远低於在这部作品里,也算是稍稍弭补了当年没给她多点戏份的遗憾。
潘绍沅的个性很鬼灵精怪,不是富贵人家里那种端庄大方的女孩子家,没有千金小姐的娇气,也没有上流社会的架子,人设算是还维持得不错,唯一改变的就是时间轴走到了三年之後,她变得比当初还要成熟且聪明,虽然说话还是那样直率乾脆,想法和思路却不再是那麽莽撞,褪去了在《瞬夏》里的青涩稚气与有勇无谋,成长为如今睿智伶巧却也保有初心的模样,莫名的让我有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欣慰感慨(?)。她算是剧情转捩时刻满重要的角色,也是後期刻划尹洵从不显露的柔软个性满重要的人物。
尹洵心里那个长住於黑暗之中的孩子,在绍沅面前呈现而出的次数反而比在宋茜面前多,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曾是幼时玩伴的关系。在尹洵心里,潘绍沅一直都还是当年的那个一言不合就说讨厌他的小女孩,她没有长大,或者说,他不希望她长大。因为对尹洵来说,如果她长大了,那麽他心里那个孩子也得长大,他得变得成熟懂事,得谅解她幼时无心的童言无忌,不能再任性地不听不看不说,不能让自己一直受伤却不去处理伤口,所以他不愿意跟绍沅和解,是因为不想长大,不想让心里那只能是极微小部分的自己,也消失在对这个世界的漠然之中。
原本是想说,写了这麽多部作品,也该来个情敌抢人的剧情,当初还让潘女子绍沅以流星花园主角进场时华丽磅礡之姿出场,结果最後却和宋茜从情敌变成了闺蜜,直接一个绝地大反转,再次显示出情敌也是我目前下不了笔而未能解锁的成就(掩面
算了算了,人生苦短,感情得来不易,要什麽情敌呢?(摆手
那麽最後,就让这每次都不知所云的後记突然地结束吧。
谢谢每个曾经点进来看过这篇文章、留下留言、给予我鼓励,以及看到最後被完结得猝不及防的你们,如果有人知道原先的悲剧结局是什麽的话,再留言告诉我吧,也许下一个四年之後,可能是双结局的番外篇就生出来了也说不定(不要乱发豪语)。
宕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