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遂迷不復得路 — 【楔子】理想是找到桃花源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高一上时学到了《桃花源记》,内容大略是在说:迷路的渔夫无意间来到了一片世外桃源,在那里没有战乱、没有饥寒,没有所有不幸的元素。渔夫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归去时却心生恶念,想要把这片世外桃源公诸於世。所以渔夫把自己迷路到桃花源、在那里度过的美好时光等等,悉数报告给了太守,太守得知後立即派人同渔夫前往,可是心怀不轨的他们却是再也没能找到桃花源的所在……之後有一名品格高洁的士人刘子骥,听到关於桃花源的消息後便开心规划如何前往,可是直到他病死前都没能找到这片仙境。

桃花源──如梦似幻、似近实远的仙境。

如果说我是渔夫,那桃花源便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同样都是〝渔父〞,屈原〈渔父〉里的渔父跟〈桃花源记〉里的渔父可谓截然不同──屈原的渔父起码还会唱歌,这个渔父就只会白吃白喝打小报告!

但让我选的话,我会选择这後面那个看起来没路用的渔父。〈渔父〉里的渔夫崇尚与世推移,不要跟世道计较太多;〈桃花源记〉里的渔夫虽然没什麽真才实学,起码还算得上是有企图心。

身为一名花漾年华的青春少女,理想当然是越大越好啊!乾瘪瘪的抱负怎麽听都不适合一个前途无可限量的青春期少女。

我是个有远大理想的高中女生,渴望能化腐朽为神奇,让小说情节降临在我身上……

只是,照照镜子看看映出的人:面黄枯瘦、腿短、肤色暗沉,蓄起的头发已经长到腰际,更显矮小,还有小腹上若隐若现的凸起……快速在脑海内搜索自己至今为止看过的所有小说,好像没一个女主角有这麽多的「特色」。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